始终筑牢粮食安全防线-2022世界杯买球

世界杯买球方法首页  ››  业界时评  ›› 

始终筑牢粮食安全防线

2020-09-11 11:01:21 来源:中国农资周报 作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研究员 叶兴庆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发展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提出了“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全国粮食产量从2012年的61223万吨,提高到2019年的66384万吨。今年全国夏粮总产量达到2856亿斤,创历史新高。目前我国粮食库存充足,我们完全有底气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有能力维护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稳定。

加强耕地保护和质量建设。一方面,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增强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权威性和约束力,从严管控城乡各项建设占用耕地特别是优质耕地,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探索建立收储制度,盘活农村闲置建设用地,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土地利用计划“增存挂钩”等途径,尽量减少新占耕地。另一方面,加快提升耕地质量。实施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推进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认真总结经验,推广秸秆还田、施用有机肥等综合配套技术,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把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保护好、利用好。

促进粮食生产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在耕地和水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发展粮食生产需要通过科技进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在这方面,我国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加快大中型、智能化、复合型农业机械研发和应用,支持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面向粮食全产业链配置科技资源,采取长期稳定的方式促进主要粮食品种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建设。

推进粮食生产经营方式创新。随着越来越多青壮年劳动力转向非农产业就业,保障粮食安全面临新挑战,必须加快粮食生产经营方式创新步伐。大力发展粮食生产的适度规模经营,完善承包土地“三权分置”办法,促进土地流转集中,积极扶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各地因地制宜探索不同的专业合作社模式。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通过代耕代种、土地托管等途径,提高小规模农户发展粮食生产的便利度和舒适度。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提高粮食生产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调整完善粮食生产支持保护制度。发展粮食生产,必须与时俱进调整完善对粮食生产的各项扶持政策,调动农民种粮和地方政府抓粮积极性。完善稻谷和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玉米和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的实施办法,推进稻谷、小麦、玉米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稳定农民种粮基本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