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衡中把握发展机遇-2022世界杯买球

世界杯买球方法首页  ››  管理方略  ›› 

在平衡中把握发展机遇

2020-09-18 16:15:38 来源:启东农商银行 作者:宋毅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农商银行来说是一场非常时期的大考。除了在疫情下承担社会责任,提供全面优质的金融保障服务以外,还要前瞻思考、积极应对、化危为机,尤其是在疫情下如何根据政策、经济面的新变化、新趋势实施增长、防风险战略,实现稳健、持续、高效发展。

一、疫情对农商银行经营带来的新变化、新趋势

(一)对主体业务经营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与同期比存款增幅趋缓;二是客户拓张动力减弱,外贸企业经营基本停板,信贷需求出现间歇性下降。从启东农商银行今年一季度经营实绩看:由于经营管理层在董事会的正确领导下,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金融战“疫”、共克时艰、积极应对,存贷主体业务发展平稳,效果显著,但发展空间收窄,可持续发展动能明显减弱,稳经营预期难度加大。

(二)对预期经营效益的影响。国家为了消化疫情对经济的影响,短期内政策面将减税、降息、降费为主基调。因此今年lpr 利率有持续下沉的趋势,加上存量存款成本居高难下,这些都将影响农商银行今年预期经营效益的如期实现。

(三)对经营风险的影响。农商银行作为根植地方经济的金融机构,点多面广、服务客户众多,承担着支农支小,支持实体经济,支持地方经济的发展使命,可以说与地方经济,小微企业发展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因此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可能间接造成信贷资产风险加大。近几年来,启东农商银行将支农支小纳入战略发展层面,大力推广微贷业务,仅两年净增的小额贷款,近七成投向小微企业。这次疫情,小微企业受损首当其冲,一些抗风险能力弱的小微企业可能因停产停业而导致订单无法按期支付,工资兑付困难影响正常还本付息,小微企业的直接经济损失,清偿债务能力的下降,间接影响农商银行信贷资产安全,阶段性的逾期增长将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据信贷管理部统计分析,四月底逾期欠息贷款共计3.88亿元,占不良贷款总额的77.14%。同时,由于疫情期间,不良贷款催收时期错失,客户还款能力下降多重影响,不良清收短期成效难于显现。面临资产质量短期趋势性沉压,无疑会增加短期经营压力和风险积累。

(四)对存量客户稳定性的影响。由于疫情影响,今年金融同业竞争时点后移,客户争夺战由抢年初变为抢全年。加上各商业银行业务下沉,疫情下的客户竞争将更趋激烈。而农商银行主战场在农村,将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存量客户维护工作难度加大;另一方面由于线上业务与其他国有商业银行相比较还不完善、有力、甚至是一大短板,因此争夺线上业务新客户优势不明显。但疫情带来的更是危机也是机遇,它提供了优化客户结构,完善客户关系的机会,提供了加强线上能力建设,加快数字化转型的机会,也提供了应急能力提升的机会。

二、疫情下农商银行稳增长、防风险战略定位

疫情是暂时的,疫情下农商银行如何稳增长,防风险,抓业务经营和转型发展,稳客户、稳经营预期将是一个新的课题,也是实现稳健经营和高质量发展前瞻谋划。

(一)提高自身免疫力,增强核心竞争力。疫情给我们启示:只有自身免疫力强,有核心竞争力,才能经得起任何考验。当务之急,农商银行在业务经营理念上要实现三个转变:一是变重负债为重资产。当前农商银行存量存款付息成本短期内居高难下,资产负债难于匹配,期限长的存款越多、成本越高。因此在调优存量存款结构,降低存款成本的同时,确立“资产为王、效益兴行”的新思路,以资产带动负债,集中精力在疫情下下好资产“先行棋”。二是变要流量为要留量。客户是金融业务发展的根基,有客户才能得以生存发展。当前随着金融同业业务下沉、无序竞争的加剧,农商银行这块线下业务红利几乎分割殆尽,存量线下客户流失将成为新趋势。因此当前必须确立“用户变客户”的经营理念,加强流量渠道建设,下沉客户、稳定客户,保住业务发展的根基。三是变靠产品为靠服务。在当前金融产品市场是买方市场,不是产品选客户,而是客户选产品,客户信赖更多的是产品背后的服务。虽然农商银行前期推出了诸多阳光易贷、税易贷、农易贷、普惠贷新品,但更要多思考“一次跑、一条龙、一站式”等增值服务问题,把客户培育成农商银行金融产品超级传播者。

(二)实施科学防控,善于经营风险。银行本身就是高风险行业,严防死守不是上策,科学防控,经营风险才是王道。从县域来说,这次疫情最受伤、最无助的群体是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而这些客户恰恰都是农商银行生存的土壤、发展的根基。与这些客户“共患难”必须赢得“同富贵”。所以在经营理念上,坚持支农支小市场定位不动摇,为小微企业提供精准金融服务、精准施策。对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和客户可能出现的贷款逾期情况:一方面全面做好风险后评价,提前做好排查和采取对应措施,逐户逐笔对贷款现实风险和隐形风险进行判断和分类处置,不盲目抽贷、断贷;另一方面对国家政策红利得益较大,对农商银行有贡献且有潜力、有抗风险能力的客户,不惧贷,不惜贷,树立银企共生共存经营理念,确保各类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整体贷款增长平衡。同时要根据企业融资需求变化,完善差异化优惠金融服务,特别是根据涉农涉小企业实际需求,一企一策、量身定做、设计合理的融资期限,配备足够的贷款额度,提供专属的金融产品,通过精准的信贷扶持,最后实现与企业的共存共荣。但在具体实施续贷机制上,既要积极,更要慎重,不宜搞一刀切。另外要善于经营风险,提升风险管理能力。疫情下,要重新评估风险考核管理体系,平衡处理好风险、业务、效益三方面关系,在不良率分子上做减法,在分母上做加法。在化解风险上应化尽化、应延尽延、应收尽收、应核尽核。要根据疫情对风险考核带来的新情况,不断完善风险管理和尽职免责的相关制度,适度调整风险管理指标和考核办法,有条件地放宽不良容忍度,实施积极的科学防控策略,创新风险防控模式,切实提高风险精细化程度,确立正确的风险偏好,以应付各类风险的挑战,实现农商银行的可持续性发展。

(三)补足金融服务短板,实现线上线下业务高度融合。农商银行主阵地在农村,核心客户稳定性不高。其主要原因是线上线下业务发展不均衡、不配套,农商银行由于人多点广,具有发展线下业务的优势,但线上业务仍是金融服务的短板。因此疫情下要秉承“让数据多跑路,借款人不跑路”的原则,设置零接触贷款工作目标,引进人民银行征信数据,结合自身业务信息,搭建数据平台,利用互联网向客户提供全线上信贷服务,研发推出办理、审贷、贷后管理系统控制。同时线上贷款要尽量体现农商银行特色,利用大数据技术和风控模型,对其他行无法覆盖的贷款客户,推出特色产品 ,并且要关注疫情下新型客户的出现,超前锁定客户群,持续跟进通过科技 营销、科技 产品、科技 合作,不断将金融服务触角进行延伸。农商银行发展线上业务,不是意味着脱离线下单纯发展线上业务,而是要在强化线下优势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线上业务,最终实现线上线下高度整合。农商银行疫情下数字化转型的首要任务,加快把存量客户“迁移”到线上,推进各产品、服务线上化,另外尽快建设好具有农商银行特色的农村存量社会大数据,加强渠道建设,实现线上线下双轨运行。

(四)融入社会治理,构建新型生态体系。疫情进一步推动了经济转型,产品升级,社会治理等变革,为农商银行构建新型生态创造了机会。疫情下农商银行的方向在哪里?一要构建社会生态,作为地方金融排头兵,农商银行有责任、有情怀、有义务去承担更多的金融服务和社会责任,与社会治理体系有效融合。农商银行不但要注重自身发展,还要积极参与社会治理体系和信用环境体系建设。只有社会生态、信用环境好了,农商银行生存发展的根基才会牢固。二要构建内生生态,此次疫情给农商银行提供了一个审视自己的机会,通过对自身内部管理、业务流程、应急处理能力风险防控全面评估,充分认识自身发展过程中的短板,为全面转型、内生变革提供动力。三要构建客户生态。疫情下农商银行在稳客户、稳经营的同时,还要加强客户储备,实施“雪中送炭”策略,用好、用活、用足信贷资源,大力发展普惠金融业务,以赢得客户的信任和忠诚。四要构建员工生态。疫情下农商银行要进一步树立员工强则农商行强的理念,全力构建让有理想的人成长、让想创业的人成功、让肯奋斗的人幸福的员工生态,以此来彰显农商银行以人为本的世界杯买球方法的文化。

三、农商银行如何把握稳增长、防风险的平衡关系

从一定意义上说,稳增长和防风险是对立统一体:稳增长是防风险的前提;而防风险是为了稳增长目标的有效实现。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平衡好这一关系。

(一)要把握好稳增长、防风险的节奏和力度。首先稳增长的目标确定要锁定在一个合理区间。制定目标要客观务实,直面经营面临的压力,充分体现底线思维。既要兼顾眼前,又要考虑长远;目标既要有挑战性,又不能超越极限,过高的稳增长目标会带来增量风险。其次防风险目标制定,要遵循可控、有序、适度的原则,做到积极稳妥。具体地说,要等待疫情影响靴子落地,风险评估后确定。对存量风险要一企一策,分析成因,只要企业质地优良,前景看好,即使受疫情影响新增不良,也要适度增加容忍度,帮助企业用发展来消化不良,谨防因加快处置风险而带来新的不良。但对僵死企业,发展无望,不良消化功能衰竭则必须坚持能收则收,能核则核的清收策略,加快处置存量不良资产,减轻发展包袱。对增量风险要注意源头防控;一方面要防控稳增长产生新的风险隐患;另一方面要防控过度清收、效应叠加带来新的增量风险。特别要锁定疫情下高风险行业和名单,加大风险排查与预警力度,进一步健全风控预警体系,灵活应用贷款重组、再融资等措施,及时化解潜在风险,不断创新处置手段,提高不良资产处置效率。

(二)要正确站位,提升金融综合治理能力。要处理好稳增长、防风险的平衡关系。农商银行首先必须责任担当,回归服务地方经济的市场定位,重点服务当地产业,满足不同层次小微企业融资需求,保持转型定力不动摇,把服务实体经济和稳客户放在第一位,持续加大“支农支小”力度;其次要增强治本实力,只有自身治本实力强大,服务地方经济才有底气,稳增长才有基础。疫情下要积极调整市场营销策略,多管齐下,不断增强内生动力,回归本源,主动作为;再次要提高公司治理综合治理水平。把完善激励内生机制、内控机制和风险体系有机起来,明确综合治理方向,未雨绸缪,做好全方位,多层面的压力测试,建立防范、化解、处置风险的长效机制。同时还要加强“合规银行”建设,强化风险保安全,力促在稳增长的基础上防风险,在防风险的保障下促发展。

(三)要全面思考,力求稳增长与防风险平衡发力。稳增长与防风险必须有机结合,切忌搞一张皮,二分开。在一定意义上,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是防风险最有效手段,只关注因疫情等影响而产生的风险,而忽视对地方经济支持是“因噎废食”。疫情下,在国家宏观政策的驱动下,民营企业,小微企业仍将是农商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着力点,但对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也应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既要解决“不敢贷,不愿贷”问题,以要防止出现“硬要贷,非要贷”现象,坚决不搞强制性、一刀切,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探索稳增长长效机制,通过优化流程、创新产品等来提升金融服务,平衡好稳增长与防风险两者关系,力促平衡发力,从而保证农商银行各项业务增长稳定,各类风险隐患可控,可持续发展更加健康、稳定、有力。

(本文作者系江苏启东农商银行监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