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的号角正在鼓动着各地发展属于自己的特色产业,实际上新引入的产业,多多少少在别的地方已经成熟。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新引入的产业怎么才能走出一条发展捷径呢?
例如现在好多县区大力发展水果产业,相对于粮食种植,水果产值更高,增加农户收入更加明显,实现乡村振兴可能会快一些。从生产来说,水果种植种类还是比较齐全的,像苹果、梨、桃、樱桃等常见温带水果在国内已经形成一些优势产区,并且有些产区现代化种植历史长达2~30年甚至更长。如果是发展这些常规水果产业,在专业的苹果、梨、桃的产区就可以找到非常专业的种植人才,至于理论技术合作,不管是农大、农科院等单位都没问题,在产业发展上,实操性的人才才是关键。
有些地区产业逐步形成,但是感觉老跟不上市场的步伐,那就到传统的优势产区走一走、看一看、问一问,从水果采摘到储存、再到渠道销售,这些传统优势产区有着丰富的资源,有着各环节丰富的经验,有着专业的产业工人,有着质优价廉的各类包材,还有可以帮助我们打开市场的大小渠道商。
笔者在市场走访中发现,很多地方只要基础产业形成,围绕主产业会出现很多相关的组织,有做上下游服务的,有围绕产业做自己品牌的,有围绕产业逐步建立自己渠道的。只要产业发展规模足够大,就会吸引各地客商到自己的产区来,慢慢也就从弱势产区发展成为优势产区。所以从市场角度看,一个产业引入、发展、壮大,产业链的完善不是一两家企业就能做到的,是成百上千家企业共同来完善的。
另外到优势产区的考察学习,一方面要学习人家现在做的最好的产业形态是啥样;另一方面更要和那些做大做强的企业家坐下来聊聊,聊聊他们走过的弯路,聊聊他们遇到的困难,光鲜的一面一定是由成千上万的不光鲜磨砺而来,这个过程才是发展产业最需要的。只关注光鲜亮丽的一面,参观学习之后,仍找不到自己产业的破局之处。
产业发展的道路上没有捷径,但有窍门,以上就是一些小窍门供大家参考。产业发展之路,从模仿到创新,都是要经历才有收获。希望各地区的特色产业在促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发挥出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