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农资人要特别思考两句话-2022世界杯买球

世界杯买球方法首页  ››  业界时评  ›› 

今年,农资人要特别思考两句话

2022-03-04 09:00:00 来源:中国农资周报 作者:《中国农资》评论员 赵光辉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发布后,全社会尤其是涉农各行业广泛展开学习、贯彻、落实。农资行业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行业,肩负着粮食的“粮食”——化肥的生产流通和供给的重任;同时还肩负着粮食的“粮食”的“绿色化”时代重任。自身的高质量发展转型、农业农村的现代化进程在此汇聚,需要全行业认真学习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从历史自觉中找到自己的价值定位,从粮食安全大计中锚定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方向,用新的姿态和奋斗,为国家粮食安全打下更坚实的柱桩。

在我们看到的对学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的报道传播中,有两个表达特别值得农资人好好关注、认真思索。一句话是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是21世纪以来第19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另一句话是中国连续18年丰产,中央一号文件仍然在强调“粮食安全”。之所以提出要认真思索这两句话的来由、深入思考其内涵,是因为这十八、十九年来,每年都有这个媒体句式,变化的只是其中的数字。作为农资人,如果对此不做深入思考,不仅容易对表达的内容熟视无睹,甚至会产生阅读疲劳、认识肤浅。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是21世纪以来第19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媒体这句话陈述了一个事实,表达了党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重视。作为农资人可能会想到明年就会是第20个,这说明你学习、熟悉中央一号文件的历史。但还需要把思考投向更深的历史、把目光投向更远的未来。为什么连续19年来中央把每年全党、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关注点锁定在“三农”?从未来看,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而要实现这个伟大战略,农业作为基础产业,粮食作为人口大国的安全保障,农民作为共同富裕征途上决不能掉队的重要群体,都需要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持续扶持、务实推动,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从历史看,我们是传统的农业国家,从农业型国家实现经济社会转型、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也必然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只要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没有完成,只要农民没有完全实现共同富裕,中央一号文件就会持续聚焦“三农”、持续强化经济社会的“补短板、强弱项”。通过这些思考,农资人一定要提高对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的历史自觉意识,明晰行业的产业坐标,清晰产业的功能定位,增强历史定力,坚定发展耐心,戒骄戒躁,在乡村振兴伟大征程中建功立业。

中国连续18年粮食丰产,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仍然强调“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要求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对此,农资人需要深刻认识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这项政治任务的光荣和艰巨。虽然我国粮食生产连续18年丰产、粮食总产量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但我国人多地少水缺,粮食生产规模化组织化程度较低,资源硬约束始终存在。同时,食物消费升级,饲料用粮等大幅度增长,目前我国累计进口粮食已相当于总产量的24%,达到历史新高。可见我国粮食供需紧平衡是一个长期态势。我们农资人对粮食安全任务要有长期认识,对粮食安全责任要有自觉意识;同时农资人还要有全球观念。当今世界形势纷繁复杂,40多个国家粮食不足,粮食紧缺加剧;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粮食产业链供应链受阻,而一些粮食主产国、出口国却挟粮自重,全球产生粮食危机的可能性上升,全球粮食安全已经敲响警钟。在此认识背景下,中国农资人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意识到肩上责任重大,要抖擞精神,以百倍的责任心投入到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工作中。比如要千方百计降低农业农资投入,提升粮食种植效益,为确保农民种粮积极性作出自己的贡献。再比如,在确保全国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稳定、确保提高我国粮食产业市场竞争力等方面,积极作为,发挥农资产业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