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大田-2022世界杯买球

世界杯买球方法首页  ››  业界时评  ›› 

回归大田

2022-03-04 09:00:00 来源:中国农资周报 作者:□ 郭兆熊

在社会处于解决温饱的时期,种植粮食作物是农业生产的头等大事,但是温饱满足之后,消费者开始追求更好的生活,所以对瓜果蔬菜、各种新奇特农产品需求增加。为了增加农民收入,国家进行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随之农业产业结构逐步调整,但也出现多种蔬菜、水果生产过剩现象。随后国家提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让农民生产出的产品,包括质量和数量,符合消费者的需求,实现产地与消费地的无缝对接。

目前仍有很多地区,为了追求种植效益的提高,大力发展农业设施,发展经济作物,往往结果并不理想,以一家一户的耕作方式,经济作物种植效益确实高,但是以企业为主的种植,效益不理想,主要原因:经济作物对人工依赖度较大,人工劳作标准化缺失;经济作物种植对技术要求较高;另外以企业为主的种植主体,土地租金成为剥夺利润的主要因素。同时笔者在走访市场中发现,很多企业种植主体,放弃经济作物种植,而改种大田作物,大田作物机械化程度逐步提高,无人农业机械的采用,大大降低了种植成本,或者说大田种植成本较经济作物更加可控,实现种植盈利已经成为现实。未来大田作物的生产中全程机械还将提高,无人驾驶将得到普及,大田生产成本更加标准和可控。所以未来几年,流转土地规模化种植粮食的企业可能会盈利。

过去大家直观感觉是经济作物单价比大田作物单价高,便认为农业种植必须从事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但是实践发现种植经济作物一旦超过某一合理规模,种植风险较大。

做农业靠补贴,但是年年补贴,不能实现自主造血,坚持的动力也未必持久。所以未来可以依靠的农业生产,不管是龙头企业还是合作社,或者是家庭农场,都必须追求盈利,这里面除了大量使用耕作机械,采用自动化农业机械外,还有就是更大程度减少农业灾害带来的损失,实现农业生产的利润最大化。

越来越多的种植主体放弃经济作物,种植大田作物是农业生产的回归,是我们把饭碗掌握在自己手里的必由之路。经济作物的种植不论如何调换品种,目前看,一个暴利的农产品,维持3年都难,过剩成为必然,以新奇特种植为引导的结构调整不如以盈利为引导的结构调整,未来农业生产的决胜点将是农业防灾减灾技术的掌握和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