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扣是服装产业的小配件,样子很不起眼,最大的不过1元硬币大小,大多超不过指甲盖儿,但就是这不起眼的小物件却造就了财富大传奇。关于温州人通过制造销售纽扣成为“纽扣大王”的故事,人们多少都会知道一些。不论是成就“东方第一纽扣市场”的王永铮,还是成为公安、武警部队制服纽扣专供的柯兴桃,还有温州人把中国纽扣推向世界,成为这个产业的领头羊,温州人用纽扣给企业界一个重要的启示:不要小看那些不起眼的小产品,放到全国、全球看,它可能孕育着一个大产业、大市场。
为什么想到纽扣?因为最近这一个月都在居家办公,疫情最紧张时候网购的那些蔬菜品相不怎么让人满意,当时就有些后悔:要是早点把“阳台蔬菜”搭建起来就好了。近些年笔者参加的农资和农业展会上,多多少少都能看到“阳台蔬菜”单元,有专门的企业在推广这些专业设备、肥料和世界杯买球方法的解决方案。虽然市面上很难看到专业销售,大约它还属于小众产品吧,但已经被新冠肺炎疫情改变的生活在呼唤着它。最近笔者在央广节目关于“阳台蔬菜”一个专题中听到,在上海就有很多人家已经把它落地了。由此,禁不住想对农资企业进言几句。
“阳台蔬菜”局限于家庭阳台,大小不过数平方米,但放到全国,这个市场就数量庞大、潜力巨大了。“阳台蔬菜”不仅可以补充满足疫情中人们对新鲜蔬菜的需求,还是美化居室环境、亲近自然的有效方式。小纽扣一丢丢,但有中国这个庞大市场的支撑,就能聚沙成塔、集腋成裘,蕴育出一个大市场大产业,继而进军世界、称雄世界。“阳台蔬菜”这个市场也值得农资行业进行调研、开发。
从供给侧的经济学理念看,“阳台蔬菜”这个需求是存在的,但它不等同于农业种植这样的硬性需求,更多依赖于供给侧决定性的“塑造生成”。人们必须吃粮食蔬果,即使没有肥料也要种植;如果供给侧一方没有动静,需求侧的需求会永远睡眠。抽水马桶已经诞生一百多年,但如果不是企业为解决病人的特殊需求研发出新产品,人们享受带温度、喷温水、放音乐的马桶的需求,可能要拖后到猴年马月。所以农资企业在“阳台蔬菜”这个产品领域要清晰:启动它的按钮在自己这一方。
温州人小纽扣、大产业的故事还告诉我们,温州人首先姓“商”,在商业活动中发现、抓住商机,以此撬动温州人的第二姓“工”,触发、发展、壮大了温州的纽扣加工业。“阳光蔬菜”产业发展壮大的策源在企业,但不在生产端,而在营销端。如何确定城市样板市场、如何引导触发需求、如何发酵形成时尚、如何布局扩大销售和服务,在制造大国、生产能手面前,这些是更考验企业、更见证农资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力的领域。笔者会满怀期待地观察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