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媒体刊登了一则读者建议,说是在当地的田间地头看到许多废弃的农药瓶,散落在浇地井旁、路边,有的还带有农药残渣,有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加上暑假期间,田间地头劳作、活动的孩子增多,瓶子如果被孩子捡拾玩耍,可能给孩子健康带来危害。该读者认为这不是一时一地的个别现象,望相关部门能完善农药包装废弃物的回收渠道,让这些废弃农药瓶得到妥善处理。建议很好,感觉很多地方早就开始农药空瓶回收了,只是实施主体有所不同而已。
没有黑土地,哪来北大仓,与农场熟人聊黑土地立法保护时,熟人聊到农场近期正在集中回收农药瓶,有专门回收箱,有专门临时堆放点,农药瓶交上来就给予运输补贴,农场再统一送到农业废弃物回收站,由第三方专业公司进行无害化处理,为保护黑土地打造了一个绿色环境。不过这里有些地方还没有统一回收,熟人说他有朋友在村里开农资店,四处丢弃的农药包装废弃物中有残留农药,去年村里就发生过鸡鸭鹅被残留农药药死了的事情,今年这位经销商让大家只要送回农药空瓶,就可免费换走除草剂,并感慨说只有有偿回收才能管好药瓶子,村子干净了,农作物和家禽也安全了。
武汉下辖有个区设了10个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点,统一回收价格,包装袋6分钱1只,100ml以下农药瓶1毛钱1个,100ml以上农药瓶2毛钱1个。从去年9月份开展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以来,已回收了数十吨,专用的厢式货车全封闭运输到贮存中心,转到专业公司进行无害化处理,农田里、大棚里、道路旁多年累积的农药包装废弃物基本不见踪影了。
某地财政每年花费150万元,专项用于农药废弃物回收处置。2015年就开始推进农药空瓶回收和处置,未雨绸缪得不佩服不行。农药瓶200ml以下3毛钱1个,200ml以上(含)5毛钱1个;农药包装袋50克以下1毛钱1只,50克以上(含)2毛钱1只,截止到去年底共回收废弃物近300吨,连续7年回收1000多万个农药瓶,作出的成绩有目共睹,环境提升了,食品安全了,这样的绿色发展之路值得。
“是时三伏天,天气热如汤”,这时候的农业人相对清闲些,应邀前往近郊感受40°c高温下一起喝酒的真友情。当地从今年起回收废弃农药瓶统一4毛钱1个,农药袋统一2毛钱1只,换取等值的化肥农药,短短一个星期,朋友店里就回收了20多万个。我说你卖都没卖出这么多,他憨厚地笑说心照不宣,没错,厉害的老头老太们早期每天能捡3000多个,现在农田、大棚、池塘、路上的都捡干净了,这两天明显减少了。这时有人拉了一货车过来,被我们猜中了,果真是从邻近省份拉来的,友人照收不误。我说外地废弃瓶也认账,更加笃定了朋友“大萝卜”的外号,敦厚而朴实,反正防治白色污染,保障百姓健康,保护生态环境都在我中华大地上。不过回收外地农药空瓶的事情,在白洋淀上游一些地方,就不会发生。当地友人介绍,他们要先收押金,交还废弃物时退押金。还有的地方买农药时要扫农药瓶上的二维码,空瓶子投入废弃物回收箱时,输入手机号、收到电子码,凭电子码拿钱,卖的啥、卖多少、卖给谁、包装回收多少,流程都可追溯,工作量增加了不少,不过能从源头上预防土壤污染,值得。
“谁生产、经营,谁回收”,这是农药生产者、经营者的义务,农业农村部门或者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抓紧履行职责。我感觉“市场主体回收、专业机构处置、公共财政扶持”的模式,相对靠谱些,方能还我碧水黑土,给我健康环境,不辞长作华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