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宣城市首届制茶(手工茶)技能大赛成功举办-2022世界杯买球

世界杯买球方法首页  ››  茶区动态  ›› 

安徽宣城市首届制茶(手工茶)技能大赛成功举办

2022-09-23 22:50:00 来源: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 作者:

宣城市首届制茶(手工茶)技能大赛现场。

9月22—23日,宣城市首届制茶(手工茶)技能大赛在安徽省宣城市郎溪县举办。本次大赛以“弘扬工匠精神 成就技能梦想”为主题,由宣城市总工会、宣城市农业农村局、宣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郎溪县政府主办,郎溪县总工会、郎溪县农业农村局、郎溪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全媒体承办。

宣城市首届制茶(手工茶)技能大赛现场。

宣城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一级调研员张剑平,宣城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凌跃进,郎溪县委常委、副县长陈良龙,宣城市种植业管理服务中心主任方明,安徽农业大学茶与食品科技学院教授宁井铭,郎溪县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林祥军等出席。会上,裁判代表安徽农业大学茶与食品科技学院教授宁井铭和参赛选手代表张爱明先后宣誓,表示要以“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和认真拼搏的态度,奉献一场专业、精彩的赛事。

宣城市各代表队。

记者了解到,本次大赛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宣城市茶行业举行的第一次制茶大赛,也是宣城市规格最高、专业度最强的制茶职业技能竞赛。大赛采取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相结合的形式,理论知识竞赛成绩占总成绩的 10%,技能操作竞赛成绩占总成绩的90%,竞赛总成绩满分为 100 分,其中理论知识竞赛已在22日晚完成。技能操作竞赛为手工名优茶制作,参赛选手按照比赛规定,在指定场所、规定时间内按茶叶手工制作规范进行现场竞技比赛。竞赛为每位参赛选手配备鲜叶500g,参赛选手使用电炒锅炒制茶叶,制茶结束后,将制成品装入密封袋交至现场裁判。为提高比赛科学性和严谨性,组委会邀请知名茶学专家安徽农业大学茶与食品科技学院教授宁井铭担任裁判组组长,湖南省农业大学茶学系教授萧力争担任裁判组副组长。此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茉莉花茶)制作技艺传承人王秀兰,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绿茶)制作技艺传承人谢一平等担任裁判组成员。郎溪县公证处对本次比赛进行公证。

启动仪式现场。

记者在比赛现场看到,随着比赛号令的发出,18位选手动作迅速准确,有条不紊,把茶青倒进杀青大锅里,手法娴熟地翻炒着茶叶。茶叶杀青后,经过做形、烘干等制茶工序,青翠的鲜叶渐渐变干,逐渐紧圆,一锅又一锅炒制茶叶新鲜出炉,赛场内顿时茶香四溢,沁人心脾。选手制茶完毕,评委从茶叶的外形、香气、汤色、滋味、叶底5个方面对选手制作的茶叶严格打分、综合评价。

比赛现场。

经过紧张的角逐,最终,来自市直代表队的选手荣获一等奖,被授予“宣城市技术能手”称号,颁发证书及奖金,并颁发“宣城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二等奖的两名选手分别来自广德市和市直代表队,他们被授予“宣城市技术能手”称号,并获颁证书及奖金;三等奖共计3名,由来自宁国市的两名选手和来自广德市的一名选手摘取,他们被授予“宣城市技术能手”称号, 并颁发奖金。

所有获奖选手合影留念。

本次比赛既是宣城市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创新,又是对宣城茶业文化历史和加工技艺的新时代传承。对增强茶企、茶农的品牌意识、质量意识,促进宣城绿茶品质整体提升,加快宣城茶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具有巨大推动作用和里程碑意义。

据了解,宣城市茶叶资源丰富,是安徽省5个茶叶主产市之一。目前,宣城市茶园面积49.7万亩,涉茶农民31万人、加工经营人员6万人,生产企业180多家,一产产值33.89亿元。已有1家国家级龙头企业、11家省级龙头企业。

在宣城市众多产茶区中,郎溪县茶叶成绩最为亮眼。2021年,全县茶产业综合产值13.868亿元,较2020年增长了1.473亿元,增幅达21%。建立无性系良种茶园5.4万亩、传统机采茶园3.4万亩,加工企业139家,省级龙头企业2家。茶叶包装、批发零售、茶旅三大板块均有增长,总产值5.86亿元。